英代爾們 開始搭准中國脈搏
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發現,要投資中國,僅僅有美元是不夠的。要想真正博取中國政府和民眾的歡心,他們現在需要付出更多。這些公司包括英代爾、戴爾、AMD、意法半導體,以及一連串來自美國和歐洲的高科技公司。
從近年的情況來看,這些技術類公司在中國的做法比以往激進了許多,之前那種因受限於其本土政府技術輸出政策而採取的保守做法正在被摒棄。
他們敏感地注意到,中國政府對待外資的政策正在發生改變。一個明顯的區別是,對外資品質的考量超過了對數量的需求。政府的“十一五”規劃出臺後,國家發改委細化出了一份“利用外資的‘十一五’規劃”,第一條就是“引導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這樣的重要資訊讓他們意識到,要想繼續在中國市場取得份額和成長優勢,他們必須重新調整和提升自己的中國戰略。而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裏,他們已經習慣了在中國銷售產品、推廣品牌以及進行少量基礎投資,並因此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
3月26日,英代爾宣佈投資25億美元在大連建立300毫米晶圓廠。在這次投資中,最引人注意的不是創紀錄的巨大金額(雖然金額確實巨大,幾乎達到22年來英代爾在中國累計投資13億美元的兩倍),而是英代爾在新工廠的選擇上最終傾向於中國,並且提供了當前最主流的晶片組技術。
“這次的技術已經觸及了美國政府允許對華出口的極限。”英代爾公司CEO保羅•歐德寧說,很多國家的二十多個城市都想得到這座新工廠,不過英代爾最終選擇了中國大連。“大連晶圓廠將幫助中國形成完整的IT產業鏈,確立中國PC工業在亞太地區的核心地位。”
300毫米晶片是當今積體電路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在這條生產線落戶大連之前,英代爾在全球共有7個300毫米晶片生產廠,分別位於美國本土(5個)、愛爾蘭和以色列。大連工廠是英代爾在亞洲的第一座晶圓工廠,也是中國第一條300毫米晶片生產線。
中國政府從來沒有放棄過發展電腦晶片的努力。在中國資訊產業部最新公佈的 《資訊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中,積體電路在重點發展的十幾項技術中位列第一。但是一直以來,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一種限制口先進半導體設備和技術的政策。
不過,隨著中國市場的變化,跨國公司們開始自發地突破限制。因為他們發現,只有提供有更多 “技術含量”的投資,才更能引起中國社會的好感。
2005年10月24日,AMD公司與國家科技部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一份X86微處理器核心技術授權諒解備忘錄,成為當時中美半導體領域最高水準的技術轉讓。但僅僅一年半後,這個技術高度就被競爭對手英代爾刷新。
3月28日,在AMD公司一年一度的創新技術趨勢大會上,該公司中國市場部門的一位發言人說,英代爾在中國建廠是件好事。她認為,正是由於AMD首先向中國政府示好,才會有競爭對手的進一步投入。而這些投入對中國的IT產業發展都有著巨大好處。
幾乎同時,另外一家歐洲最大的晶片公司意法半導體也在3月28日宣佈了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合作。他們將獨家負責生產和製造中國自主研發的“龍芯”處理器。據透露,在5年時間內,意法半導體將向該計算所提供3000萬人民幣的入門費用,未來每銷售一個龍芯2E/2F晶片,還將向計算所繳納不超過2美元的技術權利金(該資料未得到官方正式確認,具體金額據信與未來量產規模有關)。
龍芯是中國自主研發的電腦系列晶片,被認為是中國 “自主創新”的典範。該晶片可廣泛應用於電腦及消費電子產品中。但中國的晶片業界一直擔心,在競爭激烈的消費電子市場上,這種國產晶片將無法與經驗豐富的國際對手們同台競爭,並最終可能將突破停留在紙面上。現在意法半導體的介入正好解決了中國政府的心事。
從單純的生意角度看,把龍芯推向世界也許並不容易,意法半導體也並不能從中獲得太多利潤。但如果以中國市場為主進行推廣,並實現一定規模的量產,作為生產和銷售者的意法半導體也將獲得自己的收益。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家公司毫無疑問將贏得中國政府的巨大好感。
現在,意法半導體是中國半導體市場份額的第三名。但從1999年以來,這家公司在中國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1%,遠高於同期全球半導體行業的7%。意法半導體公司副總裁Gi-anLucaBertino說,中國對該公司的未來極具價值。
一直以來,英代爾公司都把自己稱為中國政府和產業的“合作夥伴”。現在,這種關係得到了進一步強調。他們把投資大連與中國政府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聯繫起來,並且說自己是對政策 “反應最及時、支持最得力的‘新外資’典範。”
1月26日,北京大學發佈了一份以戴爾公司為研究物件的報告。報告顯示的資料令人震驚——— 戴爾公司每年在中國的採購量超過了1400億元,平均每1000個中國人中,就有4個人的就業與戴爾有關,平均每1000元的稅收中有6元來自戴爾的供應商。這被報告製作者稱之為“戴爾效應”。報告意在表明,除了直接採購,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還有更多的積極影響。
無論在哪里做生意,總是要千方百計討得當地政府的歡心,這是商業領域的基本邏輯之一。
在外資巨頭頻頻向中國政府示好的背後,有一個明確的背景不容忽視。那就是通過二十多年幾乎不計成本的積累,中國現在已經有了太多的外匯儲備,對外來資本的需求已經沒有那麼強烈。同時,國內私營資本也在不斷呼籲擁有與外國同行們相同的待遇。這讓跨國公司們感到緊張。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英代爾本次大連建廠是中美近年最大的合作專案之一。他對項目的希望是“不僅負責生產,(未來)把科技含量較高的研發、設計也納入專案。”他說,“相信此專案將使英代爾在中國獲得更快的發展和更好的效益。”
英代爾將大連工廠命名為68號(Fab68),預計於2010年投產。保羅•歐德寧說,他知道這個數字在中國意味著繁榮發展,他希望這個吉祥的名字能為這家工廠帶來幸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